非洲畫家眼中的千年古剎——靈隱寺。 張駿 攝“漫步浙江——非洲畫家來浙江客座交流作品展”開幕式現場。 張駿 攝
  中新網杭州10月26日電(見習記者 張駿)在非洲西部國家多哥有句諺語,“一個從未遠行過的孩子說:只有自己的媽媽才能烹飪出美味的湯。”26日,在浙江杭州舉行的“漫步浙江——非洲畫家來浙江客座交流作品展”開幕式上,來自多哥的視覺藝術家埃德姆·弗利·薩拉引用家鄉的諺語,表達自己站在中國大地上的最深刻感受。
  在過去的40天里,埃德姆·弗利·薩拉和其他來自加蓬、馬拉維、南非的3名非洲畫家游覽了浙江的山水風光,體驗了浙江的風俗民情,並與浙江的同行們開展了深入交流,創作出了中非結合的畫作。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楊越光感言,這些非洲畫家在中國與非洲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梁。
  4位非洲畫家、40天游歷體驗、52幅藝術作品,在浙江省文化館的帶領下,非洲畫家們涉足市井、山川、校園和鄉村,體驗和認識了文化浙江。
  他們在西湖、靈隱寺、茅家埠、郭莊、宋城、古鎮西塘、京杭大運河、六和塔、四眼井等地採風;參觀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、中國刀剪劍博物館、全山石藝術中心等杭城各大博物館;觀看印象西湖、宋城千古情等演出;赴安吉“畫家村”與農民畫家交流;與杭州外桐塢畫家村畫家、高校專業老師、小和山油畫家互動……
  來自南非的嬌妮·瓦賽菲爾面對浙江人民的熱情好客,慷慨和善良,以及浙江文化的美麗和多樣性,直呼,“這是一次奇遇和一次成長的機會。”
  這位南非最古老的現存藝術協會——比勒陀利亞藝術協會的理事會成員,嬌妮·瓦賽菲爾在創作中加上了中國文字,“不能閱讀和理解中文讓我感到些許不知所措,有些東西意思會在翻譯的過程中丟失,所以我明白文字的重要性。”
  她在畫作中將“希望、愛、光、和平與安寧”幾個中文靜置其中,“這些詞既代表了我在中國的親身經歷,也代表了我對中國的美好祝願。”
  第二次訪問中國的諾亞·埃澤爾·卡皮塔皮塔來自馬拉維,他的作品展示了中國與馬拉維在文化上的共通點,“中國種植大量的竹子,尤其是我們去過的安吉,用竹子製作竹席、竹籃等物品。馬拉維也有綠色和黃色的竹子,也用竹子製作竹席等東西。”
  加蓬畫家敏科埃·敏澤·馬爾賽林曾任加蓬文化部秘書長,他告訴中新網記者,藝術是一種共通的語言,人們可以通過藝術無國界地描述事物的形狀、顏色、姿勢等。而這一次“漫步”浙江,讓中國開啟了與非洲大陸的那一扇門。
  “當我回到我的家鄉加蓬,我打算告訴年輕的加蓬藝術家和創作家我在中國的經歷,我希望有機會可以在加蓬的中國使館舉辦展覽。”敏科埃·敏澤·馬爾賽林笑著說。(完)  (原標題:非洲畫家“漫步”浙江 藝術無國界開啟溝通大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j13ej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